我省中小企業駛入資本新航道
2025年6月25日 來源: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| 打印本頁 | 瀏覽: |
“趕考”科創板,重點培育100家“專精特新”
資本市場暖風勁吹。6月18日,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2025陸家嘴論壇上宣布,繼續充分發揮科創板示范效應,加力推出進一步深化改革的“1+6”政策措施,在科創板設置科創成長層,重啟未盈利企業適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,并配套推出6項改革措施。
就在前不久,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2025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培育重點企業名單,長沙晶易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0家中小企業入選。一邊是資本市場的制度包容性改革,一邊是地方政府精準培育的落地,兩條軌跡交會處,一條支持科技創新的資本新航道正在開啟。
新政帶來關鍵變化,“技術估值”取代“盈利崇拜”
本次宣布的科創新政中,“重啟未盈利企業適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”備受關注。該標準自2019年設立以來,首次打破“盈利”“收入”等傳統財務指標限制,允許未盈利企業以“市值+研發”的邏輯上市,為早期創新型企業打開了“技術估值”的綠色通道。
然而,受2023年市場環境變化影響,第五套標準的實際應用一度按下“暫停鍵”。直到2024年6月“科創板八條”明確支持未盈利優質科技企業上市。業內普遍認為,此次證監會發聲,標志著這一制度設計將轉向實戰階段。
對中小企業而言,新政絕非降低上市門檻,而是用制度包容性置換技術含金量。
希迪智駕就是典型的案例。這家誕生于長沙的自動駕駛“明星”企業,以16.8%的市場份額,穩坐中國商用車自動駕駛市場頭把交椅。自2022年以來,希迪智駕研發投入保持在1億元以上,2024年更是逼近2億元。憑借過硬的自研技術,盡管累計虧損11億元,希迪智駕仍斬獲90億元市場估值。
結合本次省工信廳發布的培育名單看,入選企業多是生物醫藥、集成電路、智能制造、新材料等研發周期長、資金需求大、盈利滯后的高新技術領域。這一導向無疑將鼓勵企業堅持研發,以有競爭力的技術儲備獲得資本市場認可。
不過,風險同樣不容忽視。根據科創板規則,采用第五套標準的企業若在上市后第四年營收低于1億元且虧損,將啟動退市程序。專家提醒,企業技術優勢需與商業化路徑緊密結合,方能在資本市場站穩腳跟。
梯度培育成長生態,中小企業上市逐漸疏通堵點
中小企業上市是一條“闖關升級”之路,既要經歷復雜流程,又常因發展階段特性卡在關鍵環節。針對卡點、堵點,湖南為企業打造的是一條分層遞進、全程護航的上市路徑。
頂層設計上,湖南始終目標明確。2025年2月,省工信廳印發《關于開展“千帆百舸”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培育工作的實施方案》,聚焦高端裝備、生物技術等重點行業,篩選100家重點企業,實施靶向培育。這是在2022年湖南省企業上市“金芙蓉”躍升行動計劃上的深化延續。
省級政策大力牽引,各市州配套加碼。比如長沙對承擔“揭榜掛帥”項目的企業最高獎補800萬元;岳陽對上市企業分段獎勵高達1000萬元。
在實戰中護航,各地政府、機構深入一線提供精準服務。比如積極組織顧問團走進園區一線,面對面解答上市難點問題;帶著企業實地走訪交易所和北上廣深優秀企業,幫助企業提高對資本市場的認知、提高規范治理能力。
做好市場銜接,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通道。湖南開設了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,開通“綠色通道”,簡化停牌、摘牌手續。“我們享受到了申報前咨詢、優先受理、快速審核等專項支持措施,效率快了一倍。”湖南恒興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,公司未來擬在北交所上市,計劃募資4.92億元,用于投入岳陽生產基地升級建設、紫外光固化(UV)新材料研發、研發中心建設等,夯實其在新材料領域的領先地位。
從區域性股權市場的“育苗”,到綠色通道的“移栽”,再到科創板的“開花結果”,湖南構建梯度培育生態,讓中小企業上市從“孤軍奮戰”變為“系統作戰”。隨著制度包容性與技術含金量深度耦合,資本市場正在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更廣闊的舞臺。
- 上一篇:
- 下一篇:節能增效 煥“新”引領 | 2025年湖南省節能宣傳周在婁底 2025/6/25